网络接口层协议:Ethernet 802.3、Token Ring 802.5、X.25、Frame relay、HDLC、PPP ATM等。
网络层协议:IP(Internet Protocol,英特网协议)、ICMP(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,控制报文协议)、ARP(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,地址转换协议)、RARP(Reverse ARP,反向地址转换协议)。
传输层协议: TCP(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,传输控制协议)和UDP(User Datagram protocol,用户数据报协议)。
应用层协议:FTP(File Transfer Protocol,文件传输协议)、TELNET(用户远程登录服务协议)、DNS(Domain Name Service,是域名解析服务)、SMTP(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,简单邮件传输协议)、NFS(Network File System,网络文件系统)、HTTP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,超文本传输协议)。
PPP是由2种协议构成的:一种是为确保不依存于协议的数据链路而采用的LCP(数据链路控制协议);另一种为实现在PPP环境中利用网络层协议控制功有的NCP(网络控制协议)。NCP从其目的出发需要在每个网络层协议都是要作规定。NCP具体名称在对应的网络层协议中有所不同。更准确地说,PPP所规定协议只是LCP,至于把NCP及网络层协议如何放入PPP帧中,要由开发各种网络层协议厂家进行。PPP帧具有传输LCP和NCP及网络层协议的功能。对利用LCP物理层规格没有特殊限制。可以利用RS-232-C和RS-422/423、V.35等通用的物理连接器。传输速度应用领域也没有特别规定,可以利用物理层规格所容许传输速度。而要采用全双工方式通信线路。HTTP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,超文本传输协议)
超文本传输协议(HTTP,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)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。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。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。1960年美国人Ted Nelson构思了一种通过计算机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,并称之为超文本(hypertext),这成为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标准架构的发展根基。Ted Nelson组织协调万维网协会(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)和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(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)共同合作研究,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,其中著名的RFC 2616定义了HTTP 1.1。
SMTP(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)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,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,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。SMTP协议属于TCP/IP协议簇,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。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,就可以把E-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,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。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,用来发送或中转发出的电子邮件。